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冯嘉伦
减低损耗、废品变良品,助力解决粮食安全问题
中国作为农业大国,粮食总产量居于世界第一,远超其他国家。但从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企业规模实力来看,“大而不强”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,农业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。作为农业大省、粮食生产大省,黑龙江粮食总产量、商品量、调出量三大指标居全国首位,2023年粮食总产量1552.6亿斤,占全国的11.3%。而从“农业大省”向“农业强省”迈进,农业现代化是黑龙江发展的重点之一。
高损耗率导致资源浪费
相较于国内其他省份,黑龙江的农产品整体损耗率偏高,这一现象与黑龙江独特的气候条件、丰富的农产品种类、相对滞后的储存与运输条件以及加工技术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。为了优化这一状况,黑龙江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加强物流建设,提升储存与运输条件,改进加工技术,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效降低农产品损耗率,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。
智能保鲜库介绍
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部,以其严寒的冬季和频繁的冰雪天气而着称。然而,智能保鲜库,特别是采用拱形气调库设计与全库断冷桥技术的保鲜库,展现出了对这类极端气候条件的出色适应性。全库断冷桥设计确保了卓越的保温性能,有效隔绝外界寒冷空气对库内温度的影响,即使在极寒天气下也能维持稳定的保鲜环境。此外,智能保鲜库配备的农机产品均经过严格的低温测试与验证,确保了这些设备在黑龙江的冰雪天气中仍能可靠运行,不会因为低温而出现性能下降或故障。因此,智能保鲜库方案凭借其出色的保温性能和农机产品的低温适应性,在黑龙江的冰雪天气条件下展现出了极佳的可靠性和实用性,可以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。
建议方案介绍
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凭借其深厚的国际网络与合作经验,以及“背靠内地、面向全球”的独特战略位置,长期扮演着全球资本流入中国内地的关键桥梁角色。为充分利用这一优势,提议携手香港的资金优势、贝伦公司的先进技术,以及黑龙江省丰富的农业资源,共同设立智能保鲜库投资基金,专项投资于黑龙江省的智能保鲜库建设。接下来的关键步骤包括:与黑龙江省相关部门紧密合作,确定智能保鲜库的最佳建设地点;与当地农业企业和合作社深入对接,探讨包括收益分成机制、建设时间表、预期回报及成本控制等在内的全面可行性分析。在此基础上,设计投资与合作框架,确保各方利益最大化,推动项目顺利实施,实现资金、技术与农业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赢发展。
香港打造「国际教育枢纽」与黑龙江资源互补
香港特区目标发展成为「国际教育枢纽」,弥补人才缺口及创造经济效益。同时间,黑龙江也目标依托在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(简称“双一流”)的建设中,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。其实,香港在打造「国际教育枢纽」及黑龙江在双一流的建设过程中两者资源互补、合作空间巨大。
一、香港与黑龙江的现状及国际环境
(一)香港教育的优势及吸引力
根据QS(Quacquarelli Symonds)世界大学排名,香港拥有5所大学跻身百大之列,属亚洲之冠,而韩国首尔拥有4所,上海、北京、新加坡各有2所,杭州及东京则各有1所。从上述资料可显示香港的教育於亚洲区的领先地位。
(二)黑龙江的高校优势
黑龙江结合实际,制定实施方案,加快发展高等教育,把科教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黑龙江聚焦寒地现代农业、高端装备制造、页岩油勘探开发、森林碳汇、向北开放合作重点领域,推进高教综合改革试点战略工程。
黑龙江在成果转化、校企合作方面有优势。
(四)香港与黑龙江的资源互补
学术研究需要积累多年的分析数据,不是短期内能做到。黑龙江高校在很多学科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。
(五)教育产业产生巨大经济利益
教育产业可以通过收生赚取学费,同时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比如住房、餐饮等,整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。美国、英国、澳洲等都是留学大国,教育产业贡献很大的经济效益。
二、相关建议
(一)建议可以香港与黑龙江跨地联合办学,深化两地校企合作,推动产教融合,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设计课程、培训计划及标准,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产业及行业需求相符合。
(二)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地文化交流、实习机会,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,增加国际视野及竞争力。